•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     
Uncategorized

教養上的三種距離 – 吳娟瑜

許多父母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裡,不是過度緊密,就是非常疏離,常聽到演說會場的家長說:「我的孩子都不跟我談心事。」或者說:「當我問孩子在學校的情形,總是一問三不知。」

不是父母的錯

其實,並非父母做錯了什麼,或疏忽了什麼?相反地,我要明白地指出──不少爸爸媽媽,特別是年輕媽媽,在教養子女的責任分擔上,有時感到老公忙碌,無法顧及孩子教養這塊,於是自動加碼地花許多心思和體力來關照孩子。

曾經有位約30多歲的媽媽,私下請教:「女兒在學校教室,同學鬧著不讓她走過去,她回來很不開心,我要幫她跟老師說嗎?」

我立刻回答:「同學之間如果是鬧著好玩,有時妳女兒也可能鬧著別的同學,不妨先聽聽她的感受,問她怎麼處理比較好?而不是立刻跳入情境,準備找老師理論。」

這就是現代家長普遍存在的心態──絕不能讓自家孩子被霸凌,老師有責任照顧到我家孩子的身心安全。

這個角度來看,父母也沒有絕對的錯;但是,若從磨練孩子獨立成長,勇往直前的方向來看,父母涉入過深,缺乏在親子教養上調出適當的距離,這也就容易造成親子關係上的迷思。

你和孩子距離多遠?

以下三種親子教養上的距離,你覺得自己屬於那一種?

一、零距離

有的父母覺得好幸福,覺得孩子非常黏他,需要他,讓他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卻沒看到自己可能正在培養一個無法自主行事的孩子,一輩子可能如此這般地「依附」到老。

二、遠距離

當初可能過於忙碌,可能用嚴厲方式管教孩子,以致孩子在「童年的憤怒」陰影下越走越遠。

儘管大家在同一屋簷下過日子,可是那種心理上的距離卻遠如十萬八千里,有時還會聽到這樣的孩子大聲吼叫:「你為什麼要生下我?」

三、好距離

這是理想的親子關係,就是「有點黏卻又不會太黏」。也就是父母懂得隨著子女年齡、學習歷程、和個性特質慢慢調整出放手的空間,讓孩子知道自己該負的責任,也明白家庭遊戲規則的分寸拿捏。

找回正確的親子距離

有位爸爸聽了演講後,他終於弄懂17歲兒子和他的距離為何如此之遙遠?因為,從年輕時期闖事業,他把一兒一女的教育任務交由老婆全權處理。

在家裡,女兒自動自發,成績優秀,完全不用大人操心;但兒子,那就不是老婆所能掌握的孩子,這位爸爸看到兒子有偷竊、晚歸,和網癮現象,痛心極了。

幸好,有心就有機會,這位爸爸早已暫緩事業的腳步,他領悟到就算賺到全世界的財富卻賺不到兒子的心,也全無意義,因此開始了教養兒子成長之旅。

這位爸爸說:「我到處聽講、上成長課,終於學到溝通的同理心對話,也學到如何打線上遊戲,練習和兒子有共同的語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今天,我也學到親子之間要有『好距離』,繼續努力吧!」

沒錯!繼續努力吧!只要有方向、有覺察、有行動,有努力,親子之間的互動一定可以調到彼此舒服的位置。「好距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