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     
中迅, 今日話題LIVE

從總統的選舉看美國的聯邦制 – 曹青樺

美國總統是選民投票選出的。但是,這並不等于得到最多選票的候選人一定當選總統,換句話說,美國總統不是選民直選的,否則,2000年獲得選票總數最多的阿爾•戈爾(Al Gore)應該當選總統,而不是喬治•布什(George W. Bush)。

美國總統的選舉方式體現了美國的聯邦制和美國的曆史特征。美國總統是由選舉院(electoral college)的538個選舉員(electors)選出的。每個州在選舉院中的選舉員人數相當于該州在國會的衆議員和參議員人數的總合(每個州的衆議員人數根據該州的人口決定;參議員人數每州2人,不論人口多少)。50個州總共435個衆議員,100個參議員,加起來535人。根據憲法第二十三修正案的規定,華盛頓特區目前有3個選舉員。所以美國選舉院一共有538人。總統候選人至少獲得其中的270票才能當選。

每個州擁有的選舉員人數就是該州在總統大選中的選票數。人口最少的州有3個選舉員,即3票,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有55票,其次是德克薩斯州,38票。總統候選人要贏得一個州在選舉院的所有選票,只需得到該州半數以上的選民選票即可。這就是爲什麽當選總統未必獲得最高的選民票數。舉個假設說明:兩個總統候選人C1和C2,兩個州A和B。A州有100萬選民,在選舉院有10票;B州70萬選民,在選舉院有7票。C1在A州獲得51萬張選票,C2獲得49萬, C1險勝,但獲得了A州在選舉院的全部10票;在B州,C1慘敗,C2獲得69萬張選票,而C1僅獲得1萬選票。但C2只得到B州在選舉院的7票。綜合看,盡管在兩個州總數爲170萬的選民中C1只有52萬張選票(在A州獲得51萬,B州1萬),而C2獲得118萬張選票(A州49萬,B州69萬),在選舉院中仍是C1占優勢。

顯然,美國總統候選人只要贏得選舉員總數等于或者超過270票的若幹個州就可以當選。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總統是州選出來的,代表的是州。這是美國聯邦制的核心體現。獨立之前,歐洲移民在北美大陸組成了13個殖民地,這13個殖民地各自爲政,相互獨立,就像13個國家一樣。獨立後,它們成了美國最早的13個州。建立美國的時候,這13個州都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權利和獨立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把自己的州視爲國家。這種曆史烙印直到今天仍依稀可見。(當年美國內戰伊始,林肯總統曾向羅布特•李將軍(Robert E. Lee)提出任命他爲聯邦軍隊總司令平定南方的獨立叛亂。李將軍(至今受美國人尊重的悲劇性人物)直言謝絕,坦率地說自己是弗吉尼亞(Virginia,當時鬧獨立的南方各州之一)人,不會背叛自己的國家。不僅如此,他還做了南方軍隊的司令。)

因此,美國總統的選舉既有選民基礎又有州的基礎。

美國建國者的初衷並不是建立一個強大的聯邦政府淩駕于各州之上,他們通過憲法極大地限制了聯邦政府的權力。按照憲法第十修正案規定,聯邦政府擁有的權力僅限于州政府交給聯邦政府的權力(比如外交、國防等),除此之外一切權力都屬于各州。因此,聯邦政府的權力是有限的,逐條可數的,而州的權力則是無限的。

美國各個州,除了沒有國際法意義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之外,很像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很像“聯合國”(我認爲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中譯名“美利堅合衆國”並不確切。“合衆國”找不到英語對應詞,也找不到政體定義。“美利堅聯邦”更准確。)。美國各州高度獨立和自治,各有各自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機構,有自己的憲法和各類法律。各州之間的法律有所不同。州與州之間移交罪犯叫“引渡”(extradite)與國與國之間的引渡使用同一個詞。各州州長和州議會的議員均由本州公民選舉産生。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與中國的中央政府與省政府的關系截然不同,美國總統或者任何聯邦機構都無權罷免一個州長。只要不違反憲法和聯邦法律,各州隨便制定自己的法律,不受任何人幹涉。聯邦政府除了憲法規定的權力以外,對州的任何事務都沒有管轄權,不得幹預各州的內政。州與聯邦政府發生矛盾,可以到聯邦法院狀告聯邦政府。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州政府與州政府既是一個聯合體,又互相獨立,互不幹涉。美國的凝聚力是靠著美國各階層人民,特別是有話語權的精英階層,在價值觀和政治信仰上高度一致實現的。(這種價值觀和政治信仰的高度一致又是以美國傳統的基督教信仰爲基石的。這個話題很大,這裏不談。)

作者現在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做律師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
中迅
“今日話題”節目主持人。 節目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點到9點。 錯過節目的聽衆,可以在網上收聽無廣告版的“節目重溫”。

5 Comments

  1. 聽完今天早晨的節目感慨只有一個,民主黨三位候選人都不合格,他們都充分體現了民主黨的自由,極左派的思想,家庭以及婚姻對他們來講並不是這麼重要。對社會的回饋和捐款,比我們小老百姓還要少。已經很厭煩這樣的政客了。

  2. 是否可以在此留言給中訊有關大陸及台灣同字不同音的問題?我們許多字在偉大光榮正確領導下都照字面上來讀了,如三更半夜,說服,曝光等等。只有語文老師來糾正我們。我以前是不以為然,大有我們都這麼說,我們人多,可以壓倒一切。慢慢從讀古詩的和韻以來,感覺好像有點不對勁。許多现在讀音的字成為不韻。唐詩不韻的話,也許會被那時代的人笑看成打油詩。語言好象是一棵樹-越往主干走,其歷史就越悠遠。比如我看到韓國語將尾字讀mi,這恰恰與吳語一樣!我wo讀音也許是吳語 Nwo的變音。記得小時候,江北來的小孩都讀不准上海話的我字,而讀成wo或wou.語音的變化與誰入主中原有關係。真正的漢語讀音已邊緣化,有些尚存于南方的方言里。想到這裡,我以前人多勢眾的自豪感便蕩然矣!原來我們一直用的是金滿盛傳的蹩腳中文!!!

  3. 阿波羅登月,多半是騙局

    今天是美國宣佈阿波羅11號首次成功登上月球表面50週年紀念日,著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當年曾經留下曠世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時值今日,人類科學技術早已飛速發展,但是我本人對50年前的這個所謂的人類壯舉卻越來越感到深深的懷疑,藉此也直抒胸臆。
    首先,在50年前攝影還必須用膠片,通訊技術也遠不及今天的4G、5G,那麼為什麼美國在漫長的半個世紀裡再也沒有簡單的重複一次當年的壯舉?筆者是做分子生物化學出身,熟知發表科學文章都要詳細的闡述試驗的全過程,為的就是證明其真實性。也就是說同領域內其他學者也能照方抓藥,用同樣的試劑和操作步驟重複出同樣的試驗結果,簡而言之,有可重複性,那麼這個猜想或理論才能被眾多科學家所接受。請問美國的航天科學家為什麼連自己的成功試驗都不能重複。當年登月計劃費用大概是470億美金,近幾十年美國曾經花了幾乎10萬億美元投入阿富汗,伊拉克和北非的戰爭,難道拿不出2千億美元的經費重啟登月計劃嗎?筆者大惑不解。
    第二,在舉世矚目的登月照片上面,筆者所看到的是典型的著陸器結構,一個雞蛋型倉體加4個支架和抓腳結構,類似一個巨大的蜘蛛,與近些年的火星探測器極其類似。但鄙人同時也有一個巨大的疑問,中國近幾年的月球探測器和美國的火星探測器都是有去無還,不考慮二次升空,所以結構基本類型差不多,可以理解。而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則完全不同,需要二次月球發射,將宇航員送回地球。雖然月球的赤道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但終究還是有較大的物質引力的。人類擺脫地心引力都需要巨大的土星5號超大火箭,那麼在宇航員從月球表面擺脫月球引力返回地球是不也應該有一個至少推力是土星5號1/36大小的火箭吧,它在哪兒呢?而且當年沒有芯片,計算機也是超大體積,向月球發射登月艙時其體積與發射火箭相比還不及後者的1/100,而從當年的照片上看,在月球上的返回倉是很醒目,但找不到火箭推進器,按說擺脫月心引力,再不濟火箭推進器的體積比返回倉大上個50倍,哪怕是25倍才顯得合理,不可能藏在返回倉的正下方,小小的一個,那怎麼會產生足夠的推力送宇航員升空返回地球呢?
    第三,我們都知道人類發射宇宙飛船或衛星的時候,一級火箭推進器在把載體送到一定高度時會分離脫落,二級火箭自動點火繼續推送,那麼自月球返回地球理論上也應該有類似的一級二級火箭,推送、脫落的過程,請問這麼多年,誰提及過當年月球返回倉的哪怕只是一級火箭的脫落體遺留在月球上的某處?美國宣佈先後6次成功登月,難道沒有一節一級火箭推進器分離後掉落在月球表面嗎?又假如月球火箭推進器(理論上應該幾十倍的體積)設計上是跟月球返回倉捆綁在一起返回地球嗎?帶著那麼大一個累贅?還有就是從一般的科學規律來講,登月計劃似乎應該是分幾步走,首先降落一個探測器,然後是可回收探測器,第三步是發射一個載有動物的可返回太空艙,最後一步才是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因為人類在此之前必須掌握熟練在月球上發射火箭送返回倉返回地球的技術,而美國當年似乎並沒有按部就班一步步來,而是直接送宇航員登月,實在是太突兀了,很值得懷疑。
    第四,人類在地球上發射探索宇宙的火箭,曾經經歷了多次的失敗,無論是前蘇聯或者美國,都有過極其慘痛的事故。例如1969年7月3日前蘇聯發射登月火箭N-1失敗,超級巨型火箭在發射台爆炸,當場炸死科學家及地勤150人,美國則在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時爆炸,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返回時燒毀,各有7名宇航員遇難。實際上我們翻開航天歷史,可以發現半個多世紀以來航天火箭發射中事故就從來沒斷過,經常伴有相當的人員傷亡,而奇怪的是50年前的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活動卻順利的出奇,即便在月球上沒有做過任何一次預演,沒有平整的鋼筋水泥發射場、鋼鐵發射架,沒有太陽能電力供應,而且腳下是硬度不詳的月球沙土,但返回地球的“火箭”發射卻每次都成功,不偏不倚。事後月球上的發射場更是乾淨的不得了,毫無遺棄的機電、化學殘留物,令我嘖嘖稱怪。筆者個人覺得如果事情做得天衣無縫、過於完美,則其真實性往往大打折扣,欺騙的可能性會陡然增加。
    第五,人類探索月球,比較穩妥的方法大概是發射並保持一個繞地飛行的中轉站,然後由此再發射探月設備,它脫離地球引力變軌後保持一個繞月飛行姿態作為一個二級空間站,再從這個二級中轉站投下載有宇航員的月球探測返回艙和月球返回火箭的巨大綜合體,以及大量的月球火箭發射輔助設施及材料。請大家好好想一想,假如事實真的如此發展,一次宇航發射怎麼可能滿足所有這些需求,1969年發射“成功”的土星5號得頂著多大一套月球發射系統以及多級太空中轉站升空,那將是不可想象的數百近千噸級的重量,世界上沒有一個單個火箭能具有如此大的推力。前蘇聯的N-1火箭是把50個單個火箭捆綁在一起,雖然發射失敗,但從邏輯上講反倒是合理的設想,單個火箭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
    最後,既然美國官方宣稱月球上遺留了反射鏡、國旗等物品,以今天的高科技水平,完全可以發射一個探月衛星,用超高清晰的攝影技術(毫米級的)拍攝高清照片,將當年的遺物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不是一舉就讓懷疑論者閉嘴了嗎? 美國為什麼不自證清白呢?其他的可懷疑的疑點如照片上國旗和宇航員有兩個不同的影子,而且國旗不停隨風搖擺而月球上無風與之很矛盾,等等等等,別家的懷疑鄙人在這裡就不在繁言贅述了,總之,我的疑問進一步加深。
    第六,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筆者才了解到美國和西方在政治操守上也不是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樣句句是實話,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從來都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例如敘利亞的白頭盔組織,就是領著西方國家的經費,專門在敘利亞開設攝影棚作假新聞以左右世界輿論;孟晚舟女士明明無罪也要栽贓陷害,被加拿大出面扣押。上世紀60、70年代蘇美爭霸世界,前蘇聯的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成為第一個升入太空的人類,為社會主義陣營贏得了喝彩,美國即使弄虛作假搞一個假的人類登月,力壓前蘇聯,在現實社會我覺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大國爭奪世界話語權嘛,當然能無所不用其極。以筆者妄議,估計50年前美國科技創新能力如日中天,當權者們很可能認為先搶先宣佈新聞,佔領科技制高點再說,即使眼下不是100%的事實,將來登月了再補救也不遲。他們當年認為世界上只有前蘇聯和美國,才有宇宙航行方面的技術儲備和資金後盾,未來登月,只是彼此之間。還不如當下像佔據衛星軌道、通訊頻譜一樣,先宣布登月佔領輿論制高點再說,誰會想到過了50年美國再沒有進行登月活動,反而是中國,這個當年的赤貧國家居然在共產黨領導下工業科技飛速發展,50年後竟然也研究起登月技術來了,真是今非昔比、始料不及啊。請注意,當年的土星5號設計團隊是原封不動的清一色德國科學家,從政治上講萬一整個計劃失敗,也有現成的戰敗國團隊背黑鍋。當然,沒有東窗事發,一切都見成為傳奇,連土星5號火箭的圖紙現在據說也已經失竊,這也不得不令人頓生疑竇。所以,將來即使有一天科學界爆出真像,當年美國宇航局作假,我也絲毫不會感到意外,因為我早就懷疑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了。
    綜上所述,在回顧了歷史和眾多疑點之後,我對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真實性打上了大大的問號,希望不遠的將來,無論中國首次登月還是美國重新登月,都將給我們一個全新的答案。我甚至突發奇想,覺得人類應該先向月球表面投放幾個返回地球的火箭推進器,然後才發送宇航員到月球,返回時將火箭組裝起來,把返回倉架於其上,點火離開月球,那不是也很刺激嗎?

  4. 中迅与高寧:
    非常喜欢你们两的《今日话题》节目,谢谢你们的辛劳。
    收音机如果标有 VHF,UHF 的频道,它的功能是能播放这两种电视频道的电视伴音(TV Sound)。
    祝你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Sam

發佈回覆給「Jung-Hui, Tseng」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