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纖維食品熱銷,但醫生提醒食用需謹慎
醫生和研究人員對某些高纖維食品和補劑的過量攝入發出了警告。「不要以為整天吃垃圾食品,再喝一瓶纖維蘇打水就能達到每日纖維攝入指標。」
高纖維食品正成為市場新寵。廠商們正把纖維添加到蘇打水、能量飲料、甜甜圈和零食棒等五花八門的產品中。「高纖維炫食」(Fibermaxxing)在社群媒體上成為一股潮流,人們紛紛曬出自己如何攝入大量膳食纖維。
但最新研究表明,這些產品中使用的某些纖維可能導致部分人群出現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高劑量攝入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營養研究人員表示,消費者應該避開這類產品。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人類營養中心註冊營養師貝絲·切爾沃尼表示:「人們往往過度追求纖維攝入量,認為越多越好,但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不行。」
雖然纖維通常有助於減輕炎症,但對某些人群來說,反而可能引發炎症。一些營養師聽到患者抱怨在食用大量富含纖維的包裝食品和飲料後出現腹脹和疼痛症狀。
天然纖維與加工纖維之辨
研究人員指出,食用諸如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等天然高纖維食物,與攝入額外添加纖維的加工食品與補劑之間存在本質區別。
總的來說,纖維通常對人體有益,而且大多數人攝入的纖維量都不足。纖維是存在於植物中的人體基本難以消化的部分,能增強人的飽腹感,降低膽固醇,並有助於穩定血糖。高纖維飲食者罹患肥胖症、心臟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較低。
攝入多種富含纖維的食物能獲取更多元的纖維類型。這對腸道微生物群(棲息於人體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集合)的健康運作至關重要,妙佑醫療國際微生物組學項目主任普爾納·卡什亞普博士表示。不同纖維為不同菌群提供養分,最新研究還發現,各種纖維通過特定且不同的機制影響健康。
卡什亞普說:「不要認為‘整天吃垃圾食品,然後喝一瓶纖維蘇打水就能完成每日纖維攝入指標。’」
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協調中心副主任阿比蓋爾·約翰遜表示,許多添加纖維的零食棒和飲料本身就不該頻繁食用。這類產品通常含有大量的添加糖,並含有乳化劑等添加劑,研究發現,這些添加劑會導致微生物群功能紊亂。
約翰遜擔心,這些在標籤上大肆宣傳的添加纖維成分會給這類產品帶來「健康光環」,讓消費者更傾心。根據NielsenIQ今年5月發布的一項涵蓋19個國家的調查數據顯示,約5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計劃在2025年購買更多高纖維食品。
日益加劇的擔憂
包裝食品和飲料中最常用的主要纖維之一是菊粉,通常從菊苣根中提取。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以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的研究發現,菊粉可能會改變人體免疫系統,增加患肝癌的風險。史丹佛大學科學家開展的另一項人體研究表明,這種物質會改變肝酶水平。
科學家們指出,這些研究規模較小,而且動物研究的成果並不總能適用於人類。但這些研究結果仍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喬治亞州立大學該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安德魯·格維茨教授表示:「使用這些補充劑和經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食品很難安全再現纖維的益處。」
格維茨說:「有些人主要食用加工食品,纖維攝入量嚴重不足,而為了彌補這個缺口,他們會服用大量補充劑,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人。」他說,對於飲食相對健康的人群而言,偶爾喝一杯含菊粉的蘇打水可能不會有什麼問題。
格維茨對另一種常見纖維——洋車前子的研究並未發現其會增加患癌風險。
微生態平衡之道
許多高纖維包裝食品只含一兩種纖維類型。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營養與微生物組研究員、副教授希瑟·阿姆斯特朗表示,大量攝入某些特定纖維可能導致腸道中以這些纖維為食的特定細菌過度增殖,從而破壞微生物組的平衡。
她說:「不能讓一兩種微生物完全主宰整個系統。」
阿姆斯特朗和她的同事們發現,當部分人群攝入菊粉或另一種纖維——低聚果糖後,可能會出現炎症反應以及疼痛和腹脹等症狀。最新研究表明,大量攝入這些纖維還可能加重多發性硬化症和炎症性腸病等胃腸道疾病的症狀。
她說,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人群的微生物組無法充分分解纖維。阿姆斯特朗的實驗室一直在開發一種檢測方法,試圖評估人體的微生物組並確定哪些纖維對他們有益。
營養師和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應從天然食物中獲取纖維。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組診斷與治療醫學主任肖恩·斯賓塞博士表示:「每天吃一個蘋果可能就是你能想到的補充纖維最好的方式。」
無事不登三寶殿
高纖維食品熱銷,但醫生提醒食用需謹慎

Previous Article耳朵自我清潔棉花棒可能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