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     
無事不登三寶殿

每天走一萬步:是真正的健身目標,還是行銷神話?

這個「神奇數字」出現在智慧手錶、健身應用程式和公司舉辦的步數挑戰中。對許多人來
說,一天達到一萬步已成為健康的象徵——促使人們晚飯後去散步、中午繞著街區走一圈
,甚至故意把車停遠一點來多走幾步。
儘管這個目標獲得了許多醫生和病患的認同,它的起源卻沒那麼科學。南加州大學生物科
學與人類學教授大衛·雷克倫說。「一萬步這個概念,其實是日本一家製造計步器的公司
發起的行銷活動,」走一萬步的概念是在1960年代於日本興起,當時一家企業推出了一款
名為「萬步計」的計步器(Manpo-kei,意即「一萬步計」)。這個產品是在1964年東京
奧運前後問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數字目標,同時也推動了計步器的銷量。
自從「一萬步」這個目標走紅以來,研究人員努力尋找與健康益處相關的實際步數。有些
研究發現,每天走2,500至3,000步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有研究指出,大約7,500
步開始健康效益會趨於平緩,雷克倫說。儘管如此,許多公共健康資訊仍舊推廣這個五位
數的目標,而像 Fitbit 這類健身裝置也常將10,000步設為預設目標。
UCLA心臟病學臨時主任葛雷格·C·弗納羅建議病人以10,000步為目標,也不認為這個數字
是隨便設定的。「傳達步數是一種量化、可追蹤且容易理解的方式,能幫助人們知道什麼
是適當的運動量,」弗納羅說。他指出,10,000步大約等同於走五英里(約8公里)或150
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這與現有的每週運動建議相符。
不過,他也承認不同研究的結論有所不同。他提到一項研究發現對年長女性來說,健康益
處在7,500步左右就達到頂峰,但也有研究發現,走到10,000步甚至更多也會有持續的益處
。「走路是一種很棒的運動,它能改善血壓、促進大腦健康、減少胰島素阻抗,還能強化
血管。」
不過,走路的方式也很重要。研究發現「步頻」——即每分鐘走的步數——會影響運動效
果。即便總步數相同,快走所帶來的心血管益處也比慢走高。「你不必跑步,」雷克倫說
,「但多一點強度通常更好。」
他認為走得越多,通常與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失智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有
關,不過這種風險下降會在某個程度後趨於平穩。不同年齡層達成某個步數所帶來的效果
也可能不同,而且大多數現有研究依賴腕戴式加速儀,精準度會有所差異。
弗納羅常鼓勵病人逐步增加運動量。對那些長期久坐的人來說,第一天就走一萬步並不實
際。「我們真的需要針對個人量身訂做建議,」他說,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背負重物來增加
阻力以獲得更多益處,但這並不是達成健康的必要條件。
「只要繼續動起來就好,」雷克倫說。

Previous Articl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