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     
DJ 介紹

孩子愛滑手機,人生完蛋了? 吳娟瑜

3C產品目前成為親子相處的爭戰之一,社會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有如下觀感:

一、媒體方面:電視新聞、報章雜誌對孩子沈溺網路,往往認為站在第一線的父母沒有把關,讓孩子小小年紀掛上眼鏡;甚至有的父母沒有以身作則,自己也是整天滑個不停。

二、長輩方面:(爺奶外公外婆)距離3C產品更遙遠,時不時叨念,甚至三代同堂的家庭,為了小朋友迷網路,不用功念書,造成長輩嘮叨,孫子輩頂嘴,而夾在中間的年輕父母則是一起吵,或是無奈避開。

三、父母方面:父母是有著很深的「養育挫折感」,明知道要鼓勵孩子接觸戶外、學習人際互動、建立人生目標,但是因為忙碌,或者回到家已疲憊不堪,丟個手機孩子不吵不鬧,就成了家常便飯。

這種社會群眾共同形成的默契,讓父母聞「機」色變,多數的父母帶著不知如何是好的茫然,且行且看。

媽媽的妙招,對嗎?

玉好上我導師班的課,甫坐定位子,她喜不自勝地說:「今天星期三下午,兒子沒課,家裡的電視遙控器和手機,通通被我帶出來了。」

玉好不想讓兒子「荒唐」度過一個下午,於是想出了自認萬無一失的好方法,不料,她說完,我們都訝異地問:「這樣好嗎?」

因為她用了消極防堵的方式,無法讓兒子學到自我管理。

另一位媽媽蘭玲,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運動健將,住校集訓,不期待他的課業分數;小兒子從小聰明伶俐,數理邏輯強。

蘭玲常對二兒子說:「你這次數學考九十五分,你明明可以考一百分啊!我要沒收你的手機!」

結果小兒子常抱怨:「媽,妳為什麼不把我生笨一點,像哥哥那樣,考不好,玩手機,妳都不會罵她。」

玉好和蘭玲都碰到新世代教養子女的困擾,自己小時候並未經歷網路遊戲的誘惑,也沒有從自己父母身上學到引導迷網子女的經驗,加上社會集體潛意識裡對網路沈迷的排斥,造成這一代父母忙於生計之餘,愁上加愁。

打破恐懼樊籬

若要打破集體潛意識對孩子上網的擔心和恐懼,父母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完全禁絕三C產品,有需要嗎?

二、孩子不需要有溝通的機會嗎?

三、這會不會是親子共同成長的好機會?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若能掙脫集體潛意識對上網成癮的恐懼,減少人云亦云的迷思,這時可換個角度來思考:

一、不需要完全禁絕孩子上網,因為他們有娛樂性、知識性的需求,可以讓孩子自主管理,學習兼顧睡眠、學業和社交活動的平衡之道。

二、任何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溝通的機會,期待被爸媽理解;就算沒有共識也可以透過討論、分享、協調,讓雙方找到遊戲規則的平衡點。

三、當然,這輩子和子女的關係是永遠存在的,不妨從「我說你聽」,也加入「你說我聽」的溝通元素,讓親子之間有話可說。

美卿的一兒一女陸續進入青春期,她和老公商量好,然後對孩子開誠佈公地說:「你們自個兒訂定遊戲規則,讓我們確認OK即可實行;若到了需要更正遊戲規則請來找我們討論。」

在他們家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剛考完段考可多玩一小時,隔天有重要考試自動停機。爸媽不用催促喊卡逼孩子就範。若網路上有趣味或知識性的資訊,孩子會主動分享。

我請教美卿如何讓孩子自動遵守生活公約,她侃侃而談:「他們從小聽到我分析照顧眼睛的重要性,我們夫妻也常帶他們四處參觀和旅遊,可以說,他們和世界接軌的管道很多,所以,手機不是唯一的管道。」

用心良苦的父母早就鋪一條路給孩子,在不著痕跡的安排下,父母明確把關,子女知所分寸,那麼,集體潛意識的恐懼也就無法作怪了。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