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     
DJ 介紹

兒女心事知多少? 吳娟瑜

長輩常感嘆兒女不懂事,相處有矛盾;然而,從兒女的角度來看,長輩又了解晚輩多少呢?

10項情境題

一、夫妻相處有問題,我們自行處理,長輩不要太快插手,或找親家出面。

二、孝親費剛給過,不要又來要房屋修繕費、想買新車,或要增添家具等。

三、孩子怎麼教,我們夫妻自有辦法,長輩最好少唸幾句,否則回到房裡,夫妻

又要吵架了。

四、另一半暫時沒工作,我們自有方法共度難關,長輩不要問東問西。

五、我已是成年人,我的身體我負責,一下建議吃補品,一下要求去健檢,很煩

咧!

六、請不要再說「再不結婚,以後老了誰照顧?」

七、花錢投資,我自有定數,不要為我擔心。

八、老婆有本事,賺錢能力強,我願意讓她沒後顧之憂,家裡孩子我來守。

九、婚前,我們倆已說好不要有小孩,請長輩給我們祝福。

十、夫妻已講好,各顧各的父母,沒有一起回來問候,請多體諒。

不給說的世代

以上,請看自己能否全數理解兒女/媳婦/女婿的感受。我們常說──兒女已有公民投票權,人生要自行負責,父母責任已了。說是這樣,事實上,多數長輩看待晚輩彷彿幼兒,總是怕他們吃虧,怕他們受苦,提前想為他們承擔壓力,解決問題。這時,問題就出現了。

一位網友在fb私訊提問「兒子年近四十歲,多年忙於工作,催促他結婚,反遭回嗆──誰說一定要結婚?」

另一位聽友,她在廣播節目中問到「兒子辭去工作,說是要讓媳婦出去闖一闖,聽得我心驚膽跳,怎麼會這樣?」

韓國電影「82年出生的金智英」有一幕強勢婆婆拿起手機對媳婦大罵:「我兒子賺的錢比妳多,憑什麼他要辭職留在家帶小孩,而妳卻可以去上班?」

全智英關了手機時已崩潰流淚,心情鬱悶。

華人社會,婆家開明許多,多數是問問自家兒子,頂多罵兩句「不成才」「沒肩膀」,至於對媳婦興師問罪,可說少之又少。華人長輩明白──對媳婦客客氣氣,兒子會好過一點。尤其現代媳婦確實不少是比自家兒子聰明,賺錢本事也靈活許多,少說兩句是為上策。

各退一步好處多

長輩常對晚輩有意見,顯然世代不同,長輩心理包袱多,例如:兒子不結婚,無後為大,對祖先不起啊!女兒強出頭,拋頭露面,將來找不到好婆家啊!兒女的錢要幫忙存好,否則老來會窮困潦倒;離婚會遭致親友議論,萬萬不可……。

長輩從小跟著宗族活動,聽到許多庭訓家規,耳濡目染之餘,把「擔心」「憂慮」深藏在潛意識裡,這些念頭往往在自己成為長輩時跑出來約束兒女子孫。

好的觀念,合理的傳承,當然值得保留;若是不合時宜,抵觸現時社會,則需適度讓步。

一位好友,退休後日子過得愜意,我發現她鮮少為晚輩事宜憂心操煩,原來她把握三項原則:

一、不要提早問東問西

二、不要過度涉入

三、不要驟下定論

當有兒孫姪甥來噓寒問暖或道三論四,她都回覆:「哦!這樣子!」然後就此打住。她提醒「絕不要往下問──怎麼如此?是誰搞鬼?你打算怎麼處理?」,她樂意聽晚輩說心事,但是處理的主權歸還他們自己。

「如此一來,耳根清淨許多!」好友曾經捲入兄弟姊妹爭奪父母遺產的漩渦,學乖了,她說:「家族裡有太多說也說不清的誤會,而且各有立場,倒不如說到我這裡就STOP。」

做懂事的長輩

哦!我懂了,除非晚輩來請益,否則長輩要拿捏那三項原則,避免反應過快,自認站在正義的一方,說出了批評、懷疑或擔心的話語,反而製造不必要的紛爭,也造成晚輩心裡有負擔。

晚輩要懂事,要順長輩的意思;反過來說,長輩也可以是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人間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輩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一位妙婆婆聽到兒子來告狀──媳婦三天兩頭海外出差,家事都不做,孩子只能吃自助餐……。

結果這位妙婆婆「大義滅親」,她反而大聲地對兒子說:「你家的房屋貸款、孩子的學費,你老婆一肩扛起,她一樣在養家,你要體諒她,她做不到的家事,那就你來做,你來照顧孩子啊!」

妙婆婆說得好,兒子乖乖聽話,不再抱怨,這家的媳婦告訴我:「幸好婆婆懂我,替我出了一口氣!」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end this to a friend